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
法务专线:021-62668070    13901844859    咨询QQ:470208613、290303712    投稿/投诉信箱:fcy021@qq.com
字号: 收藏
分享到:

五时八教——宣化上人

2013-04-02 11:53 来源: 《大乘妙法莲华经浅释》

佛以前所说的华严、阿含、方等、般若,都是为着这个《法华经》来铺路(资料图)

在天台智者大师创立的天台教里边,将如来的一代时教判为“五时八教”;以“五时”来判定如来说法的次第,以“八教”来分别所说的法门和说法的仪式。五时,第一是华严时,第二是阿含时,第三是方等时,第四是般若时,第五是法华涅槃时。在这五时里边又判出八教来,这八教就是“藏教、通教、别教、圆教”,是“化法四教”;还有“顿教、渐教、秘密教、不定教”,是“化仪四教”;总合起来叫“八教”,这八教,是佛在五个不同的时期分别宣说的。

在这五个时期,又有“五时、五味”的譬喻,来分别说明佛所教的法和所化的机。日出“先照高山”,“次照幽谷”,“后照平地”;而照平地之日光,又分出来“食时”、“禺中时”、“正中”三个时候,这叫“五时”。五时,就是“日出时、明照时、正照时、斜照时、返照时”。五味,就是“牛乳、酪、生酥、熟酥、醍醐”。这“五时五味”,是比方佛在这五个时期的教法是次第而生,所教化的机也次第淳熟;所以我们讲这“五时八教”,也要知道这“五时、五味”。

第一,华严时

在佛成佛了之后,首先说了《华严经》,这《华严经》有上、中、下三本,在我们人世间仅仅只有一个下本,上本、中本都在龙宫里保存着。龙树菩萨把人间所有的文字都学尽了,他就到龙宫里去读诵藏经;这个下本,就是他在龙宫背诵出来的。因为龙树菩萨有过目不忘的这种才能,所以他到龙宫里看《华严经》,看了一遍,就把这下本传出来人世间了。

那么佛说《华严经》说了二十一天,在这二十一天演大华严的时候,只有菩萨看得见、听得到;这个小乘的人呢、这个罗汉呢,和比丘都看不见的,也听不见的。所谓“有眼不见卢舍那”,虽然有眼睛,可是看不见释迦牟尼佛现的千丈卢舍那身,现这一千丈的卢舍那这么高的法身。千丈卢舍那身,我们以为是很大的,其实也不是很大;为什么?和阿弥陀佛比较起来,那相差太远了!所谓“白毫宛转五须弥,绀目澄清四大海”,你看阿弥陀佛那个白毫——就在眉间有一个白毫相,宛转就有五个须弥山那么大。阿弥陀佛的眼睛就有四大海那么大;那真是个大眼睛!一个大海我们人就不知道有多大了,这有四个大海那么大。那么这种偈颂是谁作出来的?这都是那些过去开悟的祖师,他们见到阿弥陀佛这个相好庄严,写出来的这个偈颂。

若比较起阿弥陀佛的白毫相和绀目,那还小之又小呢!所以这千丈卢舍那身,并不是很大的。可是二乘人看不见、看不见这个卢舍那身,有眼睛是有眼睛,但是看不见卢舍那佛的身。又,“有耳不闻圆顿教”,二乘的声闻、缘觉也有耳朵,可是听不见佛所说的这个华严大法。所以在这时期,释迦牟尼佛说《华严经》,只是教化这个大菩萨的、十方诸大菩萨摩诃萨,教化菩萨。所以华严时,于化法中,正说圆教,兼说别教;于化仪中,《华严经》是属于顿教,但是又兼渐教。

讲华严的时期,在“五味”来讲,比喻成什么呢?比喻“从牛出乳”,从牛的身上出牛乳一样。因为刚从牛身上取出牛乳,它这个能量很大的,补养性很足的,所以比方华严时期。

在“五时、五照”来讲,这又好像什么呢?“如日初出,先照高山”,好像那个太阳刚要出来的时候,先照高山,这高山因为它高,所以太阳就先照到这高山。这就比方什么呢?比方佛所说的这个法就好像太阳一样,那么先给菩萨说法,菩萨就比方一切的高山,菩萨因为在一切众生里边是最高的了,所以就比方是高山,这就是第一个时候所说的是华严。这第一个时期所说的“华严”,就是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。

第二,阿含时

第二的时候就说的“阿含”。“阿含”是印度话,翻译成中文就叫“无比法”,没有再可以比这个法的;就是所有外道的法,都不能和这种法来比了,它高出一切的外道法。在阿含时,佛所宣说的,都是有关“经、律、论”三藏的教理,说有生灭的“因缘、四谛”法;所以阿含时是属于“三藏教”,又叫“藏教”。

在“五味”来讲,阿含时期,这就像什么呢?就像“从乳出酪”,从牛乳里面又变出这个酪了。这个“酪”就是在牛奶里边提炼出来的一种东西,给小孩吃是很相当的。在“五时”来讲,好像太阳出来有十几丈高了;“日出先照高山,次照幽谷”,现在是把山谷所有的最黑暗的地方也都照到了。山谷里边这个太阳刚出来照不到的地方,那么太阳出来几十丈高,就可以把这个幽谷也都照得见了。言其小乘人也都可以懂佛法了;最愚痴的人,也可以明白这个佛法了。

第三,方等时

第三就是“方等时”,“方”是四方,“等”是平等;方等时所说的经典,都是属于方等部的。于化法中,方等时就属于通教。怎么叫通教呢?因为它“通前通后、通大通小”,既通前边小乘的藏教,也通后边大乘的别教;也就是既通到前边的“阿含”,又通到后边的“般若”。通教是大乘的初门,刚刚要到大乘的里边;这“方等”就属于通教,通三乘来共学。

方等时,从五味来讲,就相当于从酪里边又提炼出的生酥;这种生酥,就是小孩子和大人都可以吃的,都没有什么害处。在“五时”来讲,又比方“食时”,就是太阳大约在早上九点到十点钟的时候;高山也照到了,平地也照到了,这就是比喻小乘人可以学,大乘人也可以学,小乘和大乘的人都可以研究这种经典。

第四,般若时

第四个时期,说的是“般若”;这般若是属于什么教呢?于化法中,般若属于别教。别教,这是大乘的初门,刚刚要到大乘的里边。怎么叫“别教”?因为它“别前别后”,与前面的“阿含”、“方等”有分别,与后面的“法华、涅槃”也有分别;它又是“别小别大”,也就是与前面“藏教”、“通教”有分别,与后面“圆教”也有分别,所以叫“别”。所以别教是大乘之终,也就是要“转教付财”的时候;转教,是转三乘的权教;付财,是准备说法华的圆满一佛乘。

“般若时”这个别教,从“五味”来讲,就相当于从生酥里又提炼出来一种熟酥;这种熟酥,给大人吃是很相当的,所以别教是属于大乘的初门。这就是比喻只有具大乘根性的权教菩萨,才可以学这种顿教的般若法门。又比方“禺中时”时,就好像是太阳在早上十点到十一点的时候;这是太阳普照大地,可是还没有到中午,将要到中午的时候。

究竟怎么叫“般若”呢?般若,是梵语,因为它有三种的意思,所以“多含不翻”;又“尊重不翻”,因为般若尊贵,所以就不翻。

般若具足三义,这三义是什么呢?就有:(一)文字般若、(二)观照般若、(三)实相般若。

(一)文字般若。这文字般若就所有的,包括一切经论--经、律、论,这都属于文字般若。不要误会说这文字是世间的文字,这是出世间的文字,并不是世间的文字;世间的文字,谈不到般若,只可以说是世间的智慧,世智辩聪。

(二)观照般若。“观”就是观想,“照”是明照。观想并以智慧来观照、来照了一切的诸法。好像《心经》上说:“观自在菩萨,行深般若般罗蜜多时,照见五蕴皆空”,就是这个“照”--观照;观照实相之理的智慧,你以你的智慧来观照这种的般若。

(三)实相般若。什么叫“实相”?“实相者,无相也”,本来也没有相,但是又具足一切诸相、包含一切诸相;一切诸相,都是从这个“无相”流露出来的,那么这就是“实相”般若。所以用文字的般若,来生起观照的般若;以观照的般若,而达到自己本有自性里边的实相般若,这叫“般若”。

第五,法华涅槃时

第五个时期就是“法华涅槃时”,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讲这部《法华经》。佛说这部《法华经》,说了八年,《涅槃经》说了一日一夜,所以说:“法华涅槃共八年”。所以你不要把《法华》这一部经看轻了;这一部经是佛究竟的极谈,是最究竟的一种法门。

佛以前所说的华严、阿含、方等、般若,都是为着这个《法华经》来铺路,都是为着要说《法华经》,才先说其他那四时的经典;所以在说其他那四时的经时,都是准备将来说《法华经》的,所以这部《法华经》叫“开权显实”。前边的华严、阿含、方等,以及般若,那都叫“为实施权”;佛是为什么说那个法?就是为着这《法华经》。那么现在到这个法华会上,这叫“开权显实,废权立实”;把以前那个方便权巧的法门都不要了、都取消了,就是留这个《法华经》。


编辑:叮叮
法务专线:021-62668070  13901844859 | 传真:021-64756187 | 客服信箱:shijian021@qq.com
为报答天下父母养育之情、政府治化之德、社会各界维护之义、佛法僧三宝利乐之恩
普济畜生道愚痴之苦、饿鬼道惶惶之苦、地狱道无极之苦,故有丰财园在线佛教网
本网由中国佛陀教育协会、丰财园精舍联合主办
将此功德,回向十方法界。祈愿:三涂休息,国家繁荣富强。人民安居乐业。邪见众生,回向正道,悉发菩提心
持此功德,愿共六道一切众生早日脱离生死苦海,成就佛道!
Coryright © 2016-2021  丰财园在线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30469号-3